视窗
loading...

健康科普堂 | 疫情期间作息紊乱、熬夜增重;复工复产“早八晚五”,心脏“罢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2日

  近期,随着我市疫情的逐渐平稳,来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也逐渐增多。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些人当中,二三十岁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多,多表现为心慌胸闷、紧张焦虑。追问病史发现多为疫情期间作息紊乱,熬夜不睡,同时饮食不节制,导致体重多增加数斤甚至几十斤。如今复工后恢复到“早八晚五”的生活,心脏就开始出现极度不适,常伴有头晕头迷,厌食乏力,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经过专科的检查,该类患者的检查结果多为正常,部分伴有血脂的升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心脏的极度不适呢?
  1.长期熬夜对心脏是有影响的。疫情期间,有的年轻人白天睡懒觉、晚上打游戏,常弄得自己作息紊乱。首先,人类正常的生活习惯是白天工作而夜间处于睡眠状态,夜间的心脏处于交感神经抑制状态,此时心跳是缓慢的,心脏应处于休息和休整阶段。而作息紊乱让心脏这种节律发生了紊乱,夜间得不到充分休息的心脏就会出现“过劳”。其次,熬夜可以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心脏是受神经支配的脏器,交感神经可以导致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脏处于高负荷状态。由于过度劳累又得不到充分休息,此时的心脏就会出现心律失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搏、偷停”现象。
  2.这次疫情很多人的体重都有所增加,特别是一些年轻人,零食甜点高糖饮料不离口,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同时宅在家里缺少活动,摄入的能量不能及时的消耗,常常转化为脂肪存储在体内。而熬夜等不良习惯导致身体脂代谢发生紊乱,血脂增高、体重增加则加重了心脑血管的负荷,导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3.复工复产对疫情期间无规律作息作以改变,再次建立“生物钟”,心脏要去逐渐适应和建立其内在活动的规律性,此时心脏神经系统会出现暂时的紊乱,心脏也会出现短时期的不适。
  4.部分患者过度关注疫情变化,甚至心理产生了严重的恐慌,出现焦虑和失眠,也会引起心慌气短的症状。
  面对这样的心脏不适,如何进行干预和治疗呢?
  1.正规就医、专业指导。心脏出了问题建议及时规范就医。面对心率增快的症状,医生常处方一些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同时面对焦虑失眠等,医生还会处方一些药物给予镇静安神,改善睡眠。
  2.科学饮食、合理减肥。清淡饮食,尽量避免高脂高糖油炸类的饮食。适当控制体重,遏制体重上涨的势头,多进行有氧运动,选择健康的减肥方法,可以结合中医药调节内分泌治疗。
  3.调整心态,健康心理。面对突发事件,人的心理会出现轻微的焦虑、恐惧等应激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可以通过多与人交流、到空旷人稀的地方充分放松,甚至在不影响其他人的状况下呼喊出来等方法去缓解这种心理上的不适。但如果这种应激反应过于强烈,甚至出现失眠等影响正常生活质量的现象,就应该进行积极地干预,甚至需要到专业心理门诊进行诊治。
  疫情打乱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也让一些人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导致身体特别是心脏等重要脏器出现了不适。如何能够在这种大的公共事件中保持心态的稳定和行为的自律将是很多人需要思考的问题,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做到身心健康!

上一篇:健康科普堂 | 疫情期间慢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下一篇:健康科普堂 | 疫情期间 外出游玩注意哪些防护